湖北阳新:水利攻坚护安澜 “沿岸泽国”变良田
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掠过江面。
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长江大堤上,人头攒动之外,运送物料的汽车穿梭往来不停,工地各类机器轰鸣一片……富池二站新建工程已经进入施工的关键阶段。这是解决富河流域防洪最后一公里的重点民生项目,建成后,将提高整个富水流域的外排能力,系统解决网湖分洪前后水位控制难题。
深受水灾之痛的阳新人民,启动“水利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富河干流防洪治理二期、新建富池口第二电排站、城乡供水一体化配水管网等六大水利补短板工程相继开展。加强富水流域综合治理,守住水安全底线,三年过去,阳新举全县之力,富河的综合治理正成为“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补齐水利短板 守护江河安澜
发源于幕阜山北麓的富河,又名富水,是长江一级支流。从富水水库的龙港镇阳新村至阳新富池镇的富池口,全长79.6公里,在阳新县境内流域面积达2245平方公里,占阳新国土面积的80%。
富水在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成了“暴雨中心”和“洪水走廊”。2020年入梅后,阳新县遭遇数轮强降雨,富河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两处干堤溃口,6000多受灾群众大转移,网湖分洪闸6孔全部泄洪。一时间,田园浸没,沿岸成泽。
富河不安,阳新难安。当年,“阳新县水利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战役轰轰烈烈打响。
方案确定,阳新县谋划实施计划总投资20.65亿元的重大补短板水利项目6个。这六大工程分别为富河干流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在网湖入江口处(半壁山闸)新建富池口第二电排站、实施富池口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配水管网工程、全面推进水毁修复工程、继续对险工险段和水毁建筑物整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新建富池口第二电排站,可以增加外排能力200立方米每秒。这个电排站与网湖相连,从此,富河外排行洪不单单依靠一个富池口电排站。在汛期,富河可以通过网湖分洪,再经过这个电排站外排。等于给富河行洪增加了一个出口,有效缓解了汛期压力。”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刘诗文介绍。
“按照计划,六大工程顺利完成后,将解决富河流域‘挡、蓄、滞、泄、排、分、调’等功能问题。到2025年,阳新水网基本形成,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富水干流防洪标准达20到30年一遇,其他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遇标准内洪水不溃堤。为全县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环境。”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黄锡水说。
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富水之滨的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是一个湖区移民村。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建成了集体年收入2亿元的国家级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富河治理好了,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面对隔堤垦区内连片的泥蒿种植大棚,兴国镇宝塔村党总支书记肖唐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湖北经典菜肴“泥蒿炒腊肉”咸鲜油润,清香爽口,有着“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的美誉。很多人却不知道,国内最大的泥蒿产地就在宝塔村,当地人称之为“湖蒿”。
“我们产量全国第二,质量全国第一。” 肖唐明骄傲地说,尤其是武汉大市场,宝塔村的湖蒿占据了七成江山。
阳新湖蒿品质高,主要是依赖水好、地好。湖蒿主要生长于以潮泥土、潮砂土、沙壤土为主的江河、湖泊冲积土中。阳新县丰富的水文条件孕育了闻名全国的富水河下游湖北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湖蒿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这个富河边上的小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宝塔村的湖蒿卖到了江西南昌、湖南岳阳、湖北武汉等周边城市,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从一个湖蒿产业到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依托湖蒿产业,宝塔村的特色产业做强了集体、做美了村庄、做富了村民。肖唐明介绍说,宝塔村现已形成万亩湖蒿基地,年收入过10万元的养殖大户就有100多家,全村特色产业收入超过2亿元,其中湖蒿产业收入占70%。该村配合富河生态治理,实施退蒿还河,将河岸附近2000多亩湖蒿全部清退,村民全力支持。
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水利工程综合效率充分发挥,智慧水利体系基本建成。以往深受水患之苦的万亩良田已变身特色农田,有的还成为当地亮丽的旅游景观。坚持科学治水、系统谋划,为阳新加快奋进全国县域百强提供流域安全保障。
(责编:周雯、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