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双基’·争先锋”系列报道」印江合水镇兴旺村党支部:“合和议事”聚合力 绘就“兴旺”新前景
编者按:强堡垒,争先锋。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行各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以抓好抓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引领推进各领域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贵州日报报刊社拟从7月24日开始,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网端推出“强‘双基’·争先锋”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生动记录、讲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胆创新、苦干实干、勇于奉献,努力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的先进事迹及创新创业故事。
【资料图】
8月初,连续降雨,梵净山脚下的兴旺坝区迎来难得的晴好天气,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珍军,又忙了起来。
兴旺坝区的水稻产业 林家彩 供图
“天气放晴,无人机要来村里给水稻喷洒农药,大家要注意安全!”杨珍军在干群联络群里发布完信息后,又拨通了产业大户饶景科的电话,提醒他在水稻管护期,抽空备好木材为秋收后木耳种植做好菌种准备工作。
稻谷采收后,兴旺坝区轮作种植的木耳产业 林家彩 供图
兴旺坝区是印江13个500亩以上坝区之一,兴旺村是该坝区“稻+”产业核心示范区。“除了种植水稻,秋季以后我们还会种植木耳和蔬菜。”饶景科是一名老党员,自从村里开始发展“稻+”产业后,他主动报名带头发展水稻产业。“老党员更要发挥带头作用,年轻人才会跟着干。”
党员干部和群众聚集在一起召开“合和议事会” 林家彩 供图
饶景科是兴旺村45名参与发展产业的党员之一。除了500亩“稻+”产业,兴旺村还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成“稻耳轮作”产业示范基地192亩,发展黑木耳140万棒,实现年产值600余万,利润120余万。“去年我们又发展了山桐子产业800亩,全部产业每年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就业,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劳务费都有150万元。”杨珍军介绍。
党员干部在调解家庭矛盾纠纷 林家彩 供图
从“空壳村”变成产业村,兴旺村的振兴之路离不开“合和议事会”制度的支持。“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我们就在这个议事会上多次征求村民建议,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外出‘取经’。”杨珍军说,通过多方恳谈“出主意”、多方协商“达共识”、群众表决“说了算”、效果好坏“大家评”,让众人走出来、说出来、议起来、动起来、聚起来,通过“合和议事会”寻求村级治理“最大公约数”。
兴旺村召开党群工作会,了解群众需求。林家彩 供图
“以前村里开会都在会议室,参会的都是‘爱管闲事’的那几个,如今,我们在合和议事廊,想说什么就说,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村民卢达尊说,特别是开展星级党员评选后,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更加明显,大家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合力办好了兴旺村的大小事。
“合和议事会”让兴旺村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干事氛围,实现了“公约共守”“环境共管”“事务共商”“平安共建”“文化共享”五大目标。
兴旺村水稻丰收(资料图) 林家彩 供图
“现在我们的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都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5岁以下优秀青年,是兴旺村发展的后备力量。”杨珍军介绍,兴旺村以建好基层党组织,促进人才培育,现在全村有稳定种粮大户、专业菇农10户,农业生产型技术人才23人。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引进印江江陵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操作技能培训”,参加铜仁市农机操作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逐步实现“众人”变“能人”,“能人”带“众人”的人才储备模式。
兴旺坝区稻谷成熟后的场景(资料图)林家彩 供图
聚众人治理之力 ,绘就兴旺村“兴旺”前景,在兴旺村党支部带领下,该村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贵州省卫生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编辑 安通
二审 孙蕙
三审 杨惠